云計算市場規模大擴張 布局順應天時地利
2010/10/30
所謂“天時”,即從產業鏈受益的先后順序來選擇公司;而從“地利”入手,處于云計算工程試點城市,推出大規模云計算計劃區域的上市公司可能最大程度地先期獲利。
硬盤,是電腦的重要配置之一。但是,隨著云計算時代的到來,我們的電腦將很可能不再需要這一配置。
“在云計算時代,不會再有本地文檔、本地視頻、本地應用之說,這些工作都將會在‘云端’完成。”中投顧問研究員蔡靈在10月26日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財商》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
10月22日,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的通知明確,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無錫等五個城市先行開展云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范工作。
而在本周的二級市場上,云計算概念股浪潮軟件(600756.SH)、華勝天成(600410.SH)、華東電腦(600850.SH)、網宿科技(002095.SZ)、衛士通(002268.SZ)等公司均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云計算正處于由虛轉實的轉化過程之中,一方面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機構開始參與其中。所以這一波行情會有持續延續下去的動力。”國都證券分析師楊仲寧表示。
云計算市場規模大擴張
“在云計算時期,個人計算機將可以和20萬美元的大型計算機相媲美,處理速度會得到很大的提高。”蔡靈表示。
據了解,所謂的云計算,是一種基于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程數據中心里,成千上萬臺電腦和服務器連接成一片“電腦云”。
在這一片“云”上,用戶可以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到數據中心,云計算可以讓你體驗每秒超過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
目前,微軟、谷歌等跨國公司正著力于云計算相關的研究和拓展,并已經在該領域取得了一定優勢。
從市場規模來看,根據Gartner公司對云計算市場的整體預測,云計算將以28%復合增長率迅速擴張,銷售額也將從2008年的470億美元增長到2012年的1260億美元。
該公司還預計,到2012年,云計算技術將相當普及,五分之一企業將沒有任何IT資產。
而這次兩部委在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云計算服務創新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五個城市的試點示范工作要點包括:推動國內信息服務骨干企業針對政府、大中小企業和個人等不同用戶需求,積極探索各類云計算服務模式;加強海量數據管理技術等云計算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組件全國性云計算產業聯盟。
“云計算將成為未來商務技術發展的重點,我國網民和手機用戶數量龐大,云計算的市場空間還未完全開啟,仍有很大潛力亟待挖掘。”蔡靈認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對一般的用戶而言,云計算的好處在于數據將不會因為電腦被盜或者電腦損壞而丟失。其壞處則在于個人隱私安全的保護將是個很大的難題。“當然,這有賴于云計算技術的逐漸提升。”業內人士認為。
IT基礎設施、系統集成最先受益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且處于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在兩部委的推動下,云計算在中國的市場規模有望在3年內突破1萬億元人民幣,產業鏈上下游的多家公司都將迎來發展機會。
那么,云計算到底有著怎么樣的產業鏈呢?
“云計算的產業鏈主要包括軟硬件生產商、系統集成商、運營維護商以及服務提供商等環節。”蔡靈稱。
東方證券資深分析師王明旭認為,從產業投資和發展的邏輯以及中國通訊產業升級的歷次經驗來看,應當遵從硬件采購和軟件開發、系統集成、運行維護、服務提供的發展順序。
據了解,在云計算興起的初期,最先受益于云計算發展的將是IT基礎設施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
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公有云”和“私有云”建設陸續地展開,以及硬件的更新換代,新老硬件、軟件的融合集成將為軟硬件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率先帶來業績的提升。
根據IDC的預測,全球用于云計算服務上的支出在接下來的5年時間可能會出現3倍的增長,到2012年將可達到42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占據IT支出增長總量中25%的份額。
另外,廣發證券認為,根據國內市場和產業成熟程度判斷,云基礎設施運營將成為云計算發展的產業鏈重心。電信運營行業擁有豐富的IT冗余資源和市場化運營經驗,因此電信運營商將成為云基礎設施運營方面的主導。
除此之外,處于服務環節的云軟件(SaaS)的發展相對獨立于云計算的其他環節。據了解,云軟件是由提供商將應用軟件部署在統一的服務器上,免除了用戶在服務器硬件、網絡設備和軟件升級維護等方面的支出,是未來管理類軟件的發展趨勢。
布局云計算看“天時”、“地利”
“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云計算的應用將逐漸推廣開來,而這也會為公司帶來業績的增長。”楊仲寧表示。
事實上,投資者可以從“天時”、“地利”兩方面入手來把握云計算的投資機會。
所謂“天時”,即從產業鏈受益的先后順序來選擇公司。王明旭認為,應當把握產業價值鏈傳導順序,根據投資周期選擇最近收益的價值鏈環節。
他認為,應當關注云計算興起初期,建立“云”數據處理中心過程中硬件的更新等為軟硬件生產商和系統集成商率先帶來業績的提升。
據了解,在軟硬件生產商這方面,主要有華勝天成、華東電腦、長城開發(000021.SZ)、浪潮信息(000977.SZ)、中國軟件(600536.SH)等公司。
在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環節則主要包括了東軟集團(600718.SH)、浪潮軟件、寶信軟件(600845.SH)等公司。
除此之外,運營維護上主要包括衛士通、鵬博士(600804.SH)、網宿科技。
用友軟件(600588.SH)、焦點科技(002315.SZ)、三五互聯(300051.SZ)、順網科技(300113.SZ)、生意寶(002095.SZ)等公司則屬于服務提供商。
試點擾動A股“云潮”
布局順應天時地利
而從“地利”入手,則可以選擇政策扶植力度較大的潛在對象。據了解,處于云計算工程試點城市,推出大規模云計算計劃區域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具有國資背景的產業鏈相關公司,可能最大程度地獲得政府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
資料顯示,這方面的公司主要包括:參與上海云海計劃的華東電腦和寶信軟件;擁有央企背景的中國軟件和衛士通;以及山東浪潮集團旗下的浪潮信息和浪潮軟件。
綜上所述,華勝天成、華東電腦、中國軟件、寶信軟件、浪潮信息等公司占有“天時”、“地利”兩方面,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